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信息公开>>工作动态>>工作动态

冷水江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查报告

冷水江市农业局   刘永

 

近年来,冷水江市始终将农业作为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2017年,冷水江市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问题导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着力发展特色精品农业和农业新业态,积极调整全市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产品质量和农户效益。

一、主要做法

紧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这两大目标,强化措施,确保全年农业农村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以精品农业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一园三产十强百家”工程,重点做好六项工作。

(一)“一园三产十强百家”工程

一园即立足长远,打造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产即重点发展特色水果、绿色蔬菜、休闲农业等三个特色产业;十强是重点扶持十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家是鼓励发展百家家庭农场。

(二)六项重点工作

1、突出 “优”字调结构。一是优化产品结构,稳粮优经提高草食动物养殖比例。保住粮食10万亩播种面积,4.5万吨产量目标,重点做好沙办清塘村再生稻的试验示范,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水稻生产新模式。优化经济作物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继续加大对大坪杨梅、眉山葡萄、筻溪红柚等特色水果,粘禾、大洲、炉竹等地的大棚蔬菜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基地进行产品和产地认证和品牌培育。优化畜牧养殖产业结构,逐步改变生猪养殖一家独大的局面,鼓励金竹山东风、铎山花桥等地发展肉牛和山羊养殖,逐步提高草食动物的养殖比例。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打通一二三产业的界限,着力抓好眉山人家、泽宏生态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点。三是优化农业区域结构,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工作,发展地域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初步形成铎山杨梅、葡萄,三尖黄桃,渣渡杨梅、枇杷,沙办红柚,中连蔬菜等地域产业。

2、突出 “绿”字转方式。一是推进清洁绿色生产模式,加大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清理力度,加大养殖场地违规排污的查处力度。二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确保全年全市新增3个绿色农产品和5个无公害农产品。三是加大植树造林及园林绿化工作力度,重点做好矿山地区、煤矿采空区及污染修复区的植树造林。

3、突出 “新”字增动能。一是发展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00家家庭农场,积极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培育新的农业生产从业者,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800-1000人次,吸引扶持50名外出务工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回农村创业,鼓励博尼尔酒店、盛源酒店等企业创立生产基地,壮大社会化服务企业,积极发展多形式多类别的规模经营。三是拓展新的农业生产功能,支持优景农业、恒源避暑农家、响莲航天科技展览馆等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农耕文化创意产业、生产体验、健康养老、农业科普等农业新业态。

4、突出“强”字提保障。一是增加农业财政投入,积极协调财政等农口各部门,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集中力量扶持大户和规模经营。二是以项目为抓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在炉竹、青云、合林等蔬菜基地进一步完善田间节水设施,在各生产基地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突出抓好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强化农业生产薄弱环节。三是着力抓好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支持鼓励三尖、金竹山、铎山等乡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着力抓好禾青小城镇建设,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在全省的影响,力争全省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落户冷水江。

5、突出“活”字推改革。一是落实好承包地“三权分置”,细化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三权分置”办法,年底前完成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二是推动农村土地合作经营改革,在1个乡镇试点探索扶持1-2家土地合作社,在确保农民承包权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农户将土地流转至合作社,合作社再整体打包交由大户进行规模经营,破解规模经营户难以承包到成片土地的难题。三是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查、保护和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改革激活农村活力,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6、突出“实”字抓项目。一是全力以赴抓好总投资2.99亿元的6个重点项目,按季度调度农村自来水厂巩固提升、锡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绿化工程、长防林退耕还林公益林及后续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和水云峰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等6个重点建设项目,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按要求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二是抓细抓实总投资5364万元的7个中小型项目,确保农田水利、四水治理防洪堤、森林防火、紫云峰森林公园、汇美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合顺肉牛养殖特色产业园及泽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园等建设项目按要求落实,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成效。三是积极申报一批项目,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向省、国家等上级部门争取相关农业项目,推动冷水江市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取得的成效

一直以来,冷水江市农业总产值占GDP总量不足5%,尽管如此,但冷水江市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农业农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2015年、2016年冷水江市连续两年农业增加值增幅排娄底市第一名。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冷水江市初步形成了生猪、特色水果、蔬菜、油茶、中药材、粮油、花卉苗圃、林下经济、休闲农业、以及劳务经济等10大区域性主导产业格局。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长足发展,全市现有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2家,其中省级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5家,家庭农场22家,省五星级休闲农庄1家,四星级农庄1家。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三品一标”认证5个,农产品注册商标23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冷水江市特色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大部分生产基地规模小而散,品牌建设落后,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1、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冷水江市是以工矿业立市的城市,矿产资源的开采造成地下水系的破坏,原有的水利设施大多也因年久失修不能发挥作用。全市范围内大部分农业生产基地在水源引入方面都投入巨大。

2、规模偏小主业不突出。全市虽有规模以上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上100家,但真正成主业突出、效益明显的基地的仅10来家,绝大多数基地仍依赖于家庭作坊,农产品加工率不高。

3、品牌效益低,核心竞争力偏弱。由于规模小,意识落后等因素影响,冷水江市多数农产品生产基地没有注册商标,品牌创建比较乏力,还没有在全省叫得响的品牌。

4、发展环境亟待改善。其一是融资环境急需改善。农业投入巨大,见效期长,多数基地存在资金短缺的难题,但由于贷款门槛高、手续繁琐、费用较多,难以从银信部门融资,大多数基地只能微利或者保本经营,不利于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经营。其二是人才环境急需改善。冷水江市农产品生产基地老总基本上是由农民脱胎或工矿企业老板转型发展而来,高学历或具备专业技术的人极其稀少,基地中的工作人员几乎全部是农民,懂管理懂技术的人才严重缺乏,基地生产管理能力、驾驭市场能力和操作能力都很脆弱。

四、促进冷水江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1、高起点规划,形成特色产业。应坚持以“突出特色、做大做强”为原则,按产业分类明确农产品供应基地的短期、中期发展目标和任务,科学制定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发展规划。要立足于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将农业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要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和质量安全战略,发展精深加工,逐步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农产品由加工跟进发展的良好局面。要通过挖潜改造,开拓新产品,实现优质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的转化增值,带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带动机械制造、包装、运输和餐饮等多个行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要把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同农产品加工发展、城镇化建设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好整体布局,建立一批上规模、有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工业园区,并根据市场需要,建立高度专业化、优质化的大型原料基地和健全的冷链物流储藏流通体系。

2、高标准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供应基地,龙头企业是关键。要通过招商扶植培育等措施抓好龙头企业的建设,要求以后申报龙头企业必须达到规模。对龙头企业要从政策、融资、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给予高标准政策扶持,使之上规模、上水平。

3、高品质保证,狠抓品牌建设。各级政府要引导农产品供应基地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品牌的培育、宣传及经营工作,要依靠品牌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品牌注册和名优品牌创建工作,依靠品牌来拓展市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高效益联动,构建产销机制。倡导订单农业生产,推行并规范产销合同制,促进农产品供应基地与商场、酒店、超市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要积极引导农民参股农产品供应基地,形成“公司+农户”利益共同体高效益良好互动的机制模式,形成农户公司利益共同体;要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的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坑害农民利益的行为。